1970年11月4日,洛杉矶的一位社工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后来震惊心理学界及全社会的秘密:一个已经13岁,却像野兽一样没有离开过房间,一直被绑在椅子和床上的女孩。
这个女孩的名字叫做吉尼·维利(Ginie Wiley)。那位社工较优次见到是在办公室,一同出现的还有她的母亲——一位眼睛几乎瞎掉因而前来寻求帮助的女性。
而比这位女性更吸引注意社工注意的,就是她身边的小女孩吉尼。
吉尼的照片
因为这个小女孩看起来实在太怪异了。她的背一直弓着,身形枯槁面黄肌瘦,两只手诡异的像个兔子一样一直抬在胸前。
而当社工了解到吉尼已经13岁了时更是大吃一惊,因为她的发育程度,看起来也就是六七岁的样子,体重甚至只有26公斤。
吉尼奇怪的姿势
吉尼最初的反应,让社工认为她应该是患有自闭症。已经13岁的她却不会说话,大小便完全失禁,口水从嘴角不断流下,还会时不时冲别人啐唾沫。
她的牙齿几乎正常,但是却几乎不会咀嚼和吞咽。更奇怪的是,在这么一个狭小的办公室里,她的眼睛却无法聚焦,也无法伸展她的四肢。
然后随着深入了解,社工逐渐意识到这件事情远比他想的要恐怖多了。
吉尼并非自闭症,而是从出生开始就被囚禁在房间里,基本一直被用自制的约束衣(有时被用以束缚精神病患者的一种衣服)捆绑在椅子上,只有手和脚可以动弹。她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哪怕哭声否则就会招致毒打,甚至吃的也都只有流食。
而这个对她犯下如此罪行的幕后之人,竟然就是她的父亲——克拉克·维利。
为什么他要对自己的女儿做出如此虐待行为呢?这个故事或许要从很久之前说起。
克拉克·维利一家
吉尼的父亲克拉克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他的父亲不幸死于雷击,而此后他的妈妈因为忙于经营妓院而忽视了他。
他开始辗转于孤儿院与各个寄宿家庭之间。不仅如此,他的妈妈给他起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导致他在成年后改名前一直因此备受霸凌。
这些事情加起来,让幼年克拉克对于母亲充满憎恨。
克拉克·维利
而成年后,他的母亲却突然后悔了,开始拼命补偿克拉克,花大量时间陪伴孤独的他。
因此,缺爱的克拉克对母亲产生了几乎病态的依恋,他把母亲放在比一切都重的位置上。
克拉克与母亲
吉尼的母亲艾琳比克拉克足足小了20岁,而她会选择嫁给克拉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童年时遭受了头部创伤,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她的视力受损且日益恶化。
克拉克与艾琳
婚后,克拉克就开始了对艾琳的暴力。他的殴打让艾琳的视力更加糟糕,她一只眼几乎盲了,生活高度依赖克拉克。
而或许是童年经历,克拉克十分讨厌小孩,尤其憎恶小孩发出的“噪音”。
然而,婚后五年,艾琳还是怀孕了。在丈夫的殴打中,他们的较优个女孩出生了。
但克拉克因为难以忍受孩子的哭声把她丢到了车库里,导致女孩因此得了肺炎在10周大就去世了。
一年后,艾琳又生了一个男孩。但这个男孩出生两天后就因血液疾病去世了。
三年后,他们又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一次男孩活了下来,可是克拉克逼迫艾琳让婴儿不许哭泣保持安静,甚至不让艾琳与孩子交流。
因此,四岁时男孩出现了严重的语言发展问题,而克拉克的母亲决定接走这个男孩。在这期间,男孩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家三口
男孩五岁时的1957年,吉尼诞生了。而克拉克也日益病态。
他渴望将自己的家人完全与社会隔绝,除非不得不,否则妻子儿子都不能踏出家门半步。
艾琳,儿子与吉尼
和前两个孩子一样,吉尼出生时也出现了血液问题,但好在出院前就被根治。
但在三个月时,吉尼被确诊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佩戴夹板,这导致她比其他孩子更晚学会走路。
她也有一些进食问题,不愿意吃固体食物,因此导致营养不良体重过低。
但这些问题,在病态的克拉克眼里,变成了吉尼一定是个智障,尽管吉尼其实大脑发育正常。
原本就极度厌恶照顾孩子的克拉克更是把吉尼视为眼中钉。
他要是妻子孩子不许和她说话并不要给予她任何关注。
而也因为这种忽视,吉尼的发展日益迟缓,这也反而进一步让克拉克认定吉尼是弱智。
孤立
在吉尼马上两岁时,一个酒驾司机撞死了克拉克心中最重要的他的母亲。而当时他妈妈正和吉尼的哥哥在散步,但吉尼哥哥却几乎毫发未伤。
同时,司机仅仅被判了缓刑。这些全部因素加起来,让克拉克几乎崩溃,他认定社会背叛了他,甚至怨恨自己的儿子。
带着极度的仇恨,他的社会隔绝计划愈演愈烈。
他辞职带着全家搬入了自己母亲的房子,然后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克拉克认定外面的世界是危险黑暗的,他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家人。
同时,他把他认定残疾的吉尼彻底锁在了房间的次卧,而其他家庭成员都住在客厅里。
吉尼的房间窗户被贴死,因此狭小黑暗,除了摇篮和坐便器什么都没有。
白天的时候,吉尼会被克拉克用自制紧身衣绑在图上的儿童坐便器上;到了晚上则会被装进睡袋里用金属固定器绑在床上。因此吉尼甚至没有任何机会站起来,更动弹不得。
而只要吉尼发出任何声音,克拉克就会拿木板殴打她,更可怕的是,社工和心理学家后来发现吉尼对于猫狗都异常的恐惧,而这竟然是因为如果吉尼做了什么,克拉克还会学狗一样咆哮吼叫来吓唬吉尼;他甚至为此留了长指甲以便来掐挠吉尼。
克拉克只给吉尼吃流质食物,如果吉尼噎住了他就会拿走食物甚至泼洒到吉尼脸上。更重要的是,吉尼几乎从没听过声音。
克拉克不允许一家人发出任何声音,更不会在吉尼房间交流。所以13年间,吉尼几乎没有听过任何词汇。
呆滞的吉尼
在吉尼的哥哥长大后,克拉克甚至会逼迫他对吉尼施虐。
吉尼的哥哥在长久的折磨下也不敢反抗,18岁后他就逃离了家庭。
而邻居更是不知道他们一家的事,甚至,不知道吉尼的存在。
在吉尼13岁时,几乎失明的艾琳终于找到机会带着吉尼逃了出来跑回了她的父母家中。
而那天会出现在社工办公室,也是因为身体的残疾让艾琳决定去申请残疾补助。
当她在填表格时,这位社工路过时注意到了吉尼,并敏锐的察觉到吉尼的异常。
艾琳·维利
吉尼·维利研究计划
我们如何习得语言?
社工随后报警,吉尼的父母双双被捕。吉尼被带往洛杉矶儿童医院,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医生全面接管了吉尼。
当时的吉尼极度瘦小,由于长期吃流质食物她不会咀嚼,连牙都没有换完。
她的腿几乎没有肌肉,骨骼也有问题,这也是她奇怪走姿的原因。
而也是因为长期被困在坐便器上,她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因而一直失禁。
吉尼的视力无法聚焦则是因为长期被困在黑暗狭小的房间里。
住院中的吉尼
心理学家经过测验,发现这个大脑发育完全正常的女孩,认知能力居然仅等同于13个月大的婴儿。
她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对外界刺激也有回应,但是她对于人类哪怕是妈妈哥哥没有依赖,在她的认知里其他人仿佛也只是和桌子椅子一样的物体,不会引发她任何情绪反应。
而在后续的治疗中,吉尼开始用面部表情表达情绪
吉尼被心理学家认为极度反社会。她拒绝身体接触,对于边界感也缺失,碰见什么拿什么。
她还有着严重的性行为问题,会随时随地的公开自慰,而这种行为的发展也让心理学家认为她可能受过性虐待。
尤其引发心理学家研究兴趣的是她的交流系统。她不会也没有任何肢体语言或口头语言的交流。
惊恐的吉尼
而这,在心理学上却其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为吉尼完全具有学习及使用语言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后天的培养,她却完全没有习得较优语言,仅能如动物一样通过制造噪音来表达需求。
不仅如此,这种后天的缺失甚至使她一直面无表情,因为她不理解表情的意义。
情绪不外露的吉尼
更重要的是,住院期间,吉尼的一切社会行为都大幅度改善了。
她体重增加,会使用厕所不再失禁,开始有情绪外露,当别人说话时她开始表示关注,见到自己的医生们会开心,开始进行拥抱等社会行为……
而此时,美国心理健康部门NIMH也注意到了吉尼的研究价值:她或许可以较优次论证人类的语言是如何习得的。
能够玩耍了的吉尼
这在发展心理学上一直是重要的话题。我们的语言发展是由基因决定还是环境决定??
发展心理学家提出过语言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即我们的较优语言只可能在12岁前时期习得,这个时期内我们的机体对于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具有发展出特定技巧的能力;
一旦过了此时期我们就失去了语言能力。而吉尼的出现,较优次给了心理学界验证这个假设的机会。
如果给了吉尼完善的学习语言的环境,她能否克服这个时期从而学会呢?如果她可以,这个发展心理学上重要的关键期假设就是错误的。
NIMH也由此决定为吉尼研究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一群由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精神病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始试图教会吉尼语言。
训练中的吉尼
后续长达7年的研究中,吉尼在研究院苏珊的教导下学会了大量词汇,还能够将词汇串联起来表达意思。
但是,她的语言水平也卡在了这里;她始终没有掌握语法,不会使用任何介词连接词代词等,她仅仅是明白苹果是苹果,我是我,却说不出“我想要吃苹果”这也合乎语法的句子。
这也为关键期假设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很可能存在关键期,且需要相关的外界环境支持。这对于孩童教育有着巨大的里程碑式意义。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自然没有这么简单,吉尼的情况很复杂,她同时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研究员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她的语言习得能力是否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但,不幸又一次发生在了吉尼身上。
在项目中越来越开心的吉尼
暗黑的结局
吉尼如果还活着,今年该是63岁了。或许她最终得以像正常人一样平静的过完一生,或许她如今仍在地球某个角落痛苦,亦或许她早已告别这并不美好的人间……但我们大约永远无从知晓了。
因为1974年,由于研究暂时陷入瓶颈,NIMH决定撤资。原本居住在其中一位参与研究的心理学家家里的吉尼,不得不回到母亲身边,回到那个黑暗的囚禁她的小房间。
更可怕的是,吉尼的母亲艾琳将所有这些研究人员以过度实验为由告上了法庭,不允许他们再接近吉尼半步。
而吉尼的父亲此时已经在狱中吞枪自尽,死前仅留下一张纸条,上写“世界永远不会理解(The world will never understand)”。
1990年的艾琳与吉尼
这些科学家们除了气愤痛苦什么也做不了。更令人悲伤的是,一年不到,艾琳就觉得照顾吉尼太困难,把她扔到了寄养机构了。
然而,辗转与不同寄养家庭与机构,吉尼又一次遭遇了虐待;她出现了显著退行,原本可以使用简单词汇的她,又因为害怕讲话而退回了沉默之中。
吉尼与艾琳
关于吉尼最后的消息,是她在2008年仍处于监护状态,在一家为心智未成熟者服务的私人机构生活。
这个机构的名字及其他信息都无从得知。她的精神病医生曾在她27岁和29岁时分别探望过两次,却悲伤的形容吉尼基本保持着沉默,看起来很抑郁,且永远都无法离开机构。
吉尼的故事除了发展心理学上的研究意义,还带给了心理学家更多的思考。
艾琳的指控是真实的吗?确实,为了科学的前进,心理学家不得不对吉尼进行各种实验,这对于吉尼的恢复是不利的;
但同时,如果仅仅为了帮助吉尼,或许今天的发展心理学还对于语言的学习处于假设阶段。
我们的心理学实验,该如何与道德的边界相融合?
最后,愿吉尼不论身处何处,只希望她一切平安。
-END-
作者:焦糖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扫码下载APP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