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退圈是整挺好,但咱说陈露难道就没问题吗?

昭德心理 1年前

一瓜未平,一瓜又起,最近的娱乐圈,简直是大写的“中华男星魅力时刻大比拼”,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渣男高一尺,更渣的男高一丈……

没想到吧?我们的妈妈们都爱的白衣翩翩公子哥儿霍尊,私下里吃着海狗丸也得约遍天下无敌手,鉴于他这么喜欢给别人起绰号,不如我们就尊称他为“泰迪虚精”吧。

这条消息是怎么爆出来的呢?一切要从霍尊谈了八年的前女友陈露的一条“逼宫”微博说起……

陈露发了这样的一条微博之后,网友们按照秀恩爱公开的理解较优时间送上了祝福,只是过了整整一天之后,却不知为何,男主角霍尊迟迟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大家还在揣测陈露背地里脚趾抠出了几室几厅的时候,两天后陈露一篇小作文,让二线艺人霍尊喜提一条爆款热搜……

是的,开篇的聊天记录,就出自于这篇小作文,小作文里细数了霍尊所有的罪状:吐槽节目和其他艺人,自视清高,出轨,约炮,贬低女性起绰号,还同时牵出了整个“沪上情欲流”群中所有出口成脏的“音乐人”。

其中最大的重点,就是自己和霍尊谈了整整八年,青春喂了狗。

为了他,工作和个人生活都被全方位压缩了,却不想遭遇了这样的背叛,私下里被说配不上,如何甩掉……

随后,霍尊也发表了一篇回应卖惨:我工作也丢了家人朋友也得罪了,你还想干撒子咯?

并前后脚地po出了自己版本的小作文。

小作文实在太长,也确实没什么文采,所以小编就不放原图了。

目前的状况,只能说两方各执一词,从霍尊发布的聊天记录里,也确实看出女方是威胁、要钱了,两人都不是省油的灯。

但是这整件事情里两方言论中确实有对上的部分:陈露确实八年大好时光和霍尊谈了恋爱,从霍尊成名前到成名后,即使霍尊态度已经变化,在见陈露父母时也不予尊重,陈露却依然坚定地放弃自我式恋爱直到霍尊出轨约炮分手。

好家伙,又是一个女菩萨。

对于这种事情,小编就真的一定要出来说两句了:读者朋友们,一再提醒过大家了!谈恋爱一定要有独立的自我,不要谈成连体婴,好吗?!

一定要把恋爱谈成连体婴吗?

在一段恋爱中投入八年时间的,是陈露,也是霍尊,两个人就从时间成本上而言,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两个人分手之后力量如此不对等,撕得如此难看?

在小编看来,真正的不平等,是从沉没成本的差异开始的。

恋爱是复杂的,就像所有的人际连接一样,始于情感的碰撞,维系于一些物质的往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把恋爱谈成了交易,有的人把恋爱谈成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童话之后被现实打脸。

事实是,恋爱不只需要一腔的热血和丰富的情感,还需要精明的头脑去维系和保持平衡

而陈露,恰恰是败在了这一关上。

看过了陈露和霍尊两边放出来的各种锤,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我们吃瓜的看客已经分不清楚了,只能说从两边都愿意承认的共同部分来看,陈露确确实实是理想浪漫主义童话幻灭的类型:

不仅为爱放弃自己大好的前途和工作,而且还甘愿扮演一个包容又卑微的角色,即使在霍尊见完自己家长后已经说出了“他们跟我不在一个层次,无法对话”的“魅力发言”,依然还是一腔柔情地坚持要嫁。

说真的,小编非常无语凝噎。

上一个这么给霍尊脸的,估计,也就只有他妈了。

没错,我们会发现陈露在这段关系里,似乎已经扮演起了一个家长的角色,我要为自己的“孩子”牺牲自我,需要妥协和包容,需要给他无条件花钱,需要帮助他成长……

这种“母性光辉”一旦出现在成人浪漫关系中,这段关系,基本可以准备告别浪漫了。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大点,就是陈露对于钱的执着。

在自己的小作文中,强调自己给霍尊花过的如何像肉包子打狗,在霍尊的小作文中,则是看到陈露试图要求霍尊“用900万赔我青春”。

能把恋爱谈的这么物化,也真是一种本事,且不说一个人的8年无价,怎么可能换算成精准的金钱价值,人和人的连接这件事情本身,也是不能够这样去计算的。

为什么陈露会让自己变成另一个霍妈?又为什么连接会被物化?我们是不是有潜在的恋爱连体婴体质?

恋爱连体婴体质

我们会发现,喜欢在爱情里做家长的人,事实上在很多社会关系里,都会出现这个倾向。

研究表明,在原生家庭中,原本只应该被照料、包容和回应的小孩,如果过早地因为各种原因(单亲、父母其中一方无能无法承担责任等)而被赋予了“第三家长”的责任,会造成讨好型人格,认为自己的价值仅在于给别人的照顾和好处。

此外,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容易出现内心的缺失感,某个角落会渴望对方给自己同等的回馈,而没有得到的话,会加倍对对方好,以试图获得回应,最终不断失望。

这是因为,应该当小孩子,形成安全依恋的我们,如果在孩童阶段就成了小家长,那么我们小孩的阶段就没有好好地完成,没有被爱的感受,不懂得识别爱,也很难接受爱。

讨好型人格本身,并不是一个病理学上的概念,而是根据很多人出现的一个人格特质总结出来的,这种人格特质的个体,需要通过不断付出感动对方,而确认自己的价值。

本质上来说,讨好型人格的自尊感是非常低的。他们不相信自己本身是值得的,是值得别人在自己不那么努力的情况下也被看到、被爱的。

在人际中,讨好型人格的人是非常被动的。

他们相信自己永远被选择,所以自己需要付出一切,去做被选的人,而不是被抛下的人。

因此,他们常常也容易物化所有人际的价值:我为你花钱是爱,我给你的无微不至的照料是爱……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得到的回报,却往往发现:我这么爱别人,别人却一点都不爱我。

知乎@姜查理

事实上,爱的形式是多样的。

情感的连接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的九年都能被换算,也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能把两方放在天平上保持绝对平衡。

做独立的爱人

不再做一个讨好的爱人,是对我们自己较好的关照。

就算霍尊是一个十足的渣男,这也不能否定陈露失去自我,给了他过多的空间的事实,不能掩盖关系中一方肆意妄为,另一方一定程度上纵容而加强不良行为的事实。

最可笑的是,霍尊他爸也是始乱终弃,子承父命,确实过度纵容的母亲需要负很大责任

人和人在情感关系中的连接,本质上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情感上的相遇,我们在某个时刻被看见,被回应,我们也看见对方,自愿地回应着对方,这是情感的中心,它让我们在世不孤独。

因此我们很难说谁给的多了,谁给的少了,一年的感情,值多少钱了,因为这本身就是不可物化量化的,只要双方的关系还是相互的,那么就不存在严格的互相亏欠。

但是如果出现了情感中力量的不均衡,一方不断后退、回避,另外一方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投入和坚持,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良性的互动了,我们还苦苦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呢?

会不会我们,只是被自己感动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会不会这种付出,其实是一种自私?

真实的我们,要做家长,也要做小孩。在关系中,最忌讳的是关系边界的混淆,让伴侣关系变成亲子关系。

亲子之间的依恋模式,和伴侣之间的依恋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因此不可能通过亲子式、养育式的投入,去换取伴侣的爱。

我们需要意识到成年人之间的关系是更加互相独立的,双方也是更加具有力量的。

同理,我们也一定会有脆弱的部分,正是这个部分加强了我们的连接。

刻意的隐藏、压抑,不会让我们的需求消失,只会让它在某一天以某种破坏性的形式,爆发出来。

我们需要去思考审视,自己在关系中,是否其实一直也有主动权,也在做出选择,其实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弱小,那么看别人脸色,那么除了讨好之外一无价值。

我们也需要去找到自我,那个自我在感情里缺失了很多很多,那个大洞,没有办法依靠不断付出和伴侣的不断退缩而填满。

健康的感情,永远是相互的。

双向奔赴,果然才是最香的!听小编一句劝,不要再拿自己的青春喂狗了,好吗?

-END-

策划:焦糖

作者:小戴同学Elaine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扫码下载昭德心理APP
助力你心的力量

咨询师推荐 查看更多

  • 预约
    徐可 心理咨询师
    咨询次数:66
    ¥1000/50分钟
  • 预约
    张旭 心理咨询师
    咨询次数:60
    ¥1000/50分钟
  • 预约
    依拉达 心理咨询师
    咨询次数:314
    ¥1000/50分钟

倾听者推荐 查看更多

  • 找他倾诉
    唐青青 在线
    咨询次数:350
    个人成长恋爱婚姻
    ¥60/10分钟
  • 找他倾诉
    刘健 在线
    咨询次数:1
    个人成长学生心理人际关系
    ¥10/10分钟
  • 找他倾诉
    王玉珠 离线
    咨询次数:422
    个人成长学生心理人际关系
    ¥20/10分钟

扫码下载APP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