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被孤立的人不是施暴者的言行,而是周边人的默许与忽视。
一、被孤立的他们
前不久,电视剧《猎罪图鉴》中的女孩任晓玄之死给众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曾经的她寡言少语,如今的她是被孤立下亡魂,命运之手就这样将她定格在了花一般的年龄。
晓玄的原生家庭并不完整,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由于母亲工作的变动,她不得不面临频繁转学的境遇,而颠沛流离的生活造成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稳定的朋友关系。
外加她的母亲忙于生计,更是无暇顾及女儿的内心深处的感受,这间接导致任晓玄的性格变得越发内向。
在学校里,任晓玄的不苟言笑被周边人当成是异类的存在,譬如她在榕树下画画,同班的女同学路过会讽刺笑她画中的女孩,还会嘲笑她把自己当成公主。
就连暗恋她的男生,在得知晓玄另有喜欢人的时候,出于报复的目的,竟会当众朗读她的日记,并在她的课本里放死鸟,甚至在雨天撞倒她骑的自行车。
但这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切都被晓玄默默掩盖了,即便她并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可是她无能为力改变些什么,只能选择妥协来保护自己。
直到她被老师猥亵时被另一个女孩翟蓝心搭救,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终于被看见了。
翟蓝心是一个喜欢剪短发,打篮球的女孩,不过周围人却因为她的外表误解她、孤立她。
就是这样两个无端遭受校园孤立的人遇见了,一开始她们彼此救赎,小心翼翼的互相温暖对方。
但美丽的误会出现了,敏感却又渴望他人拯救的任晓玄,竟把翟蓝心当成了解救她的“王子”。
直到翟蓝心鼓起勇气穿上裙子来到晓玄面前想要展示真实的自己时,彻底看清真相后的晓玄崩溃了,那是从小到大以来被积压的情绪,也是幻灭后的破碎。
就这样,当生命中唯一的救赎幻灭,孤独的晓玄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与之有同样际遇的,包括《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即便他学习特别优秀,但也不曾幸免被孤立的状况。
一直以来,朱朝阳在同学的眼中自觉自律,甚至还有些“假正经”。
表现在同学欺负他,他也从不还手,哪怕往他喝的水里放橡皮屑,他也会一声不吭的把水喝完,仿佛没有任何事情会激起他情绪的反应。
然而,事实并非表面看到的这样,实质上他的内心早就千疮百孔,只不过他的经历让他习惯吞下了所有委屈。
在朱朝阳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是一个发了财后抛妻弃子,迅速组建新家庭的人,而他的父亲只把儿子的好成绩当成炫耀的资本,把疼爱都给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而他的母亲呢?
一边瞒着自己的儿子开展新恋情,另一边不断在朱朝阳身边重复丈夫抛弃她的事实,只为让他无条件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但他的妈妈不了解的是,在朱朝阳的内心深处他是如此渴望得到父爱,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可惜,朱朝阳在父母那里得到的,也只是冰冷的孤寂。
就是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他,最后为了得到一丝丝的温暖,才会不断走向未成年犯罪的道路。
二、他们为何被孤立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才会造成任晓玄和朱朝阳这样的青少年被周围人孤立呢?
1、家庭的不完整,父母关系过度紧张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且敏感,尤其是在早期家庭关系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更容易让孩子发展出对三元关系的不良认知和体验。
造成他们总会把父母出现的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继而导致他们不敢和父母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接触人群。
另外,父母一方的缺失,孩子的某些情感需要也会被自然的忽视掉。
这样到了学校里,一旦遇到人际方面的挫折,他们自然习惯了回避冲突,就像父母忽视自己那样。
但问题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回避得到解决,反而会变得越发糟糕,被孤立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归其原因正是父母没有在孩子面前做好解决问题的表率,就像是朱朝阳的父母,双方只会回避问题和推卸责任。
2、自身的性格问题
太清高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瞧不起别人而被孤立,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性格中充斥着攻击性,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会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掌握关系。
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毫无情面的拒绝和无视,而无视对方对自己的需要,是因为自己就不曾获得过,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作“投射”。
其次,存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也容易被周边人群所孤立,这类型孩子往往缺乏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倾听、理解等,但这些技巧又是维系关系的重要能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要么是父母被过度保护和溺爱,从小到大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他们自然不需要在关系中为对方付出,反倒渴望被无限包容。
要么是他们的自体过分脆弱,总是担心别人的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活在自己构建的不安全焦虑中,像是文中任晓玄,一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既不接受改变自己也不接受他人改变。
3、群体的盲目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孤立这件事常常发生在青少年期。
埃里克森曾在人格发展八阶段提出,处于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有明确的自我认同的需要。
这种需要主要来自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归属感,因此这时候同伴的需求往往会排在首位。
如果此时有一个人主导孤立某人,而在他身旁的人因为群体的归属感,则会选择默默站在一旁默许这种孤立现象的发生。
三、怎样才能走出被孤立的困境
《隐秘的角落》作者紫金陈说过:“家庭温暖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察、爱的不公平让人性深处的恶之种点燃,而小孩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作恶时可能更加肆无忌惮。”
如果破碎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那么父母的冷嘲热讽下只会让情况更糟,孩子越发会远离人群。
这也向我们揭示出,父母的关怀与认同会让孩子的内心重拾温暖,而看到孩子的需求要比看见孩子本身意义更重要。
另外,由自身的性格问题导致对于获得会产生失望,乃至有灾难化的想象,并认为这些东西都会毁灭自己。
要改变这种想象的方式就是勇敢去尝试,试图拉回自身现实感,刻意训练自己面对挫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孤独的自己总能找到更多现实的联结,拥有更多可以依赖的力量,帮助自己走出被孤立的困境。
就像《想见你》中自杀未成归来后陈韵如,她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不缺周围人的关心,只不过对方关心自己的方式不是期望的那样。
而自己由于内心过于自卑缺爱,才会抗拒与人交往,继而发展成为被周围人孤立。
事实上自己一直以来缺乏的是接纳自己的勇气,好在最后她看清楚了,同时也接纳了莫俊杰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关心。
当然,除了家庭和自身的改变,面对学校那些无理的施暴者,更要做到眼神坚定,在言语方面表达不满,行为上远离对方,试图寻找到保护自己的资源。
甚至在必要时,可以寻找相关部门控诉学校教育的失察。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要如何铭记的。“
要知道,是否走出被孤立的困境,选择权一直都在自己手上,是自己在推动周边人或事走近,还是远离!
-END-
作者:鸢尾
编辑:Monica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扫码下载昭德心理APP
助力你心的力量
扫码下载APP立即测试